悲傷樂曲激發積極情緒!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舒緩的悲傷樂曲容易令人想起浪漫的場景,從而激發積極情緒。這或許解釋了人們為何愛聽悲傷的樂曲。
東京大學藝術與理研腦科學研究所的川上愛(音譯)和同事征募44名志愿者,包括一部分音樂工作者,讓他們聽幾首或悲傷或歡快的樂曲。
通常情況下,大調樂曲比較明亮、歡快,小調相對委婉、哀傷。因此,研究人員選用“俄羅斯音樂之父”格林卡的F小調夜曲《離別》和俄羅斯杰出作曲家布盧曼菲爾德的《G小調練習曲》代表悲傷樂曲;“西班牙肖邦”格拉納多斯的作品《G大調音樂會快板》代表歡快樂曲。
為控制大調的“歡快”效果,研究人員還播放了用小調演繹的《G大調音樂會快板》以及兩首悲傷樂曲的大調版。
隨后,研究人員要求志愿者用一些關鍵詞描述對幾首樂曲的看法以及自己聆聽音樂時的情緒。
研究人員在由《心理學前沿》月刊發表的報告中寫道,志愿者通常認為,悲傷的樂曲更令人傷感,缺少浪漫色彩,聆聽時容易令人心情不愉快,事實上,悲傷樂曲容易激發矛盾的情緒。
“通常情況下,悲傷樂曲令聞者生悲,而悲傷被認為是一種不愉快的情緒。如果悲傷樂曲只是激發不快情緒,那么我們為什么要去聽?”英國《每日郵報》12日援引報告內容報道,“事實上,讓人傷感的音樂在激發悲傷情緒的同時,令人感受到浪漫情懷,心情變得愉悅。傾聽者,無論是否受過專業的音樂訓練,欣賞這類悲傷樂曲時,都會產生這種矛盾的情緒?!?
報告說,與現實生活造成的悲傷不同,通過藝術作品感受到的悲傷不會帶來真正的威脅或傷害,只是增加了一種心情體驗,“讓我們可以享受這類悲傷情緒”。
研究人員在報告中寫道,如果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不開心,悲傷音樂可能有助舒緩消極情緒,激發積極情緒。
這項研究結果不同于先前一些結果。先前研究顯示,歡快的旋律有助人們提升情緒。
美國密蘇里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欣賞歡快的歌曲能夠振奮人心。不過,這只在人們有意識地希望通過這類歌曲讓自己心情愉悅時才有效。如果歡快的歌曲只是作為背景音樂,或者人們并非有意識地去聽這類歌曲,那么歡快歌曲對情緒變化沒什么影響。
密蘇里大學的研究人員由此認為,如果人們積極主動地尋找快樂,無論通過音樂或者其他途徑,就能夠改善心情,促進健康。
上一新聞:中醫對感官的運用令人們信服
下一新聞:音樂節奏感與語言能力有關